第409章 ,提前防备与新官上任三把火_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女王小说网 > 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 第409章 ,提前防备与新官上任三把火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09章 ,提前防备与新官上任三把火

  徐凡除了巡视兄弟纺织厂之外,还巡视了几个少府的大作坊,这些作坊发展的都不错,大汉处于第1波经济红利时期,只要能生产出去的货物都可以卖得出去。

  几个作坊管事都有扩张产能的计划,甚至有个管事,兴致勃勃的对徐凡道:“陛下,我们纺织厂每年扩张三成的产能,最多五年我们纺织厂产能能突破上亿钱,能为朝廷赚取2,000万钱的利润。”

  大汉这些刚从物资匮乏时期走出来的管事,他们从没有想过生产的货物有卖不出去的这种事情。

  他们有无穷的豪情壮志,想要大干特干,把自己的作坊弄成一个年产值过亿的大型作坊。

  面对下面的投资热潮,徐凡找到陈锤和张苍两人道:“大铁锤,你召集少府下属的管事,命令他们终止作坊的扩张计划,仓库里的货物能卖出尽早卖出去,外面的货款能收,尽量收回来,朝廷定下的这三点要求,做不到的一律罢免,安置在政务学校学习。”

  “诺!”陈锤跟着徐凡走了几個作坊了,自然明白天子担心的是什么,虽然他不理解天子是怎么看出纺织业会产能过剩?

  但他知道自己就是个普通人,要不是有天子的信任,他也坐不上九卿之位,天子肯定是看到了自己没有看到的事情,他只要执行好天子的命令就可以。

  而后徐凡看向张仓道:“你们上计部门开始审核少府下属作坊情况,有蛀虫的,把里面的蛀虫清理掉,一定要让下面的作坊管事,严格按照朝廷的命令行事。”

  经济发展好的时候最容易掩盖窟窿了,徐凡在后世看多了这种事情。朝廷下达的命令,下面的人未必会执行,甚至有可能跟你反着干,所以一个命令下达,后续的监管也要跟上,防止上面下达的命令走歪。

  张苍有点愕然道:“陛下现在天下的局势可谓是四海太平,您这样做对少府可不利,少府的利润对朝廷来说可是极其重要的财政支柱,少府出问题,大汉的很多项目就要出现停滞了。”

  天子忽然对少府系统大动手是张苍没有想到的,尤其是少府还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每年获取的利益都在快速增加当中。

  徐凡道:“几日前丞相巡视三川郡的时候,说三川郡能生产550万匹各色布料。朕也查了关中的情况,不算新占据的河西两郡,关中四郡能生产的布匹达到了700万匹,两地就能生产1,250万匹布,整个大汉50个郡能生产多少匹布?

  我大汉人口也不过4,400万,当整个天下生产的布匹达到每人一匹都有富余的时候,布匹像粮食一样的产能过剩就不可避免了。”

  张仓本就是算术宗师,加上上计事情,常年和各郡的数据打交道,他知道大汉的纺织业每年以两成的速度在扩展,还真有可能出现天子口中所说的产能过剩。

  但他没有太过深入想这事情,因为在大汉很多地方,布匹还是能当钱来用,大汉的纺织作坊在他的脑海里还是一台台印钞机。

  他的思绪还没转变过来,并没有把布匹看成是商品,更想不到具有金融属性的布匹,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钱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对现在的大汉来说是太高阶的版本。

  现在被天子一提醒,张苍冷汗直流,根据他对大汉税赋的反推,现在大汉年产的布匹绝对接近了5000万匹,大汉居然做到人均有一匹布,这个数字绝对是超过了百姓需求的。

  少府纺织厂卖不出布匹会出现什么情况,张苍简直不敢想象这样的场景。

  要知道现在大汉朝廷第一财政来源就是田赋,第二大财政来源就是纺织业带来的税,要是纺织业出了问题,对大汉而言,不亚于打一场10万人规模的败仗。即便可以承受这样的损失,大汉朝廷高速发展的态势也会被打断,大汉的盛世有可能就此中断。

  张苍道:“天子明见万里,既然已经知道这情况,那朝廷应如何应对,才能把这场大祸消灭于无形当中。”

  徐凡摇头道:“朕不是神,这场危机解决不了,朕能限制少府产能扩张,但限制不了天下人对财富的追求,只要纺织业能赚钱,天下人就会不断的投入纺织业当中。”

  这种事情徐凡看的太多,做衣服赚钱,一堆人蜂拥而,最后导致行业崩盘,所有人都赚不到钱,再清理一批人出去。

  后面还有制造鞋子,皮包,皮带这些皮革行业,钢铁行业,到后面光伏行业,信息行业,房产行业,可能是天朝人太多了,多到动不动能挤爆一个行业,做到所有人都赚不到钱。

  这些蜂拥而入的热钱,做一行毁一行,留下大量的垃圾货,徐凡就记得自己小时候买过一双凉鞋,极其便宜,但半天就坏了。

  张苍略带惶恐道:“如此,天下岂不危矣!”

  徐凡却淡然道:“放心,这天下乱不起来,产能过剩,淘汰一批落后的作坊,纺织业又会恢复正常,留下来的纺织作坊生产力更强大,技术更先进,这就是汰弱留强,是符合天道的规律。”

  产能过剩又不是什么大事,后世他活了不到30年遇到五六次,不照样扛了过来。

  大汉经济的健康状态绝对超过后世,没道理后世都扛得住,大汉却扛不住。

  一脸淡然的徐凡给了张苍信心,既然天子已经提前发现问题了,想来大汉朝廷是可以安然度过这个危机。

  于是大汉在进入第11年的时候,少府令陈锤下达命令给其下属的各大作坊,传达了天子的三条命令,并告诉这些管事,这三条命令是红线,有敢越过这三条红线者直接罢免。

  “大铁锤,发生什么事情了,天子怎么可能下达这样的命令?”

  “少府可是提供朝廷一半的收入,要出了问题谁担待得起?”

  长安城下属的管事一个个气势汹汹询问。这些管事大部分都是阳县就跟着徐凡起义的元老,很多人还是陈锤的好友,所以他们并不害怕陈锤。

  陈锤道:“天子说了纺织业产能即将过剩,我们要做好防范的准备,刚刚那三条就是陛下说的。”

  “纺织业都兴盛了十年怎么会出现产能过剩?会不会是陛下弄错了。”

  陈锤翻白眼道:“你们想说自己比陛下还要有远见?”

  “陛下说什么,你们听着就是了,难道陛下还会害你们。再和你们提前说一下有什么窟窿赶快补上,朝廷派遣所上计吏审计你们的账册,要出了问题,伱们这辈子不但回不到大汉,你们的妻儿老小也要流放到边疆。”

  大汉对贪腐行为一般都是执行连带责任,一人出问题,全家遭殃,经常就是一个家族几十上百号人一起流放。

  听到这话不少管事冷汗直流,当即也不计较什么三条红线的问题,而是要想办法去堵窟窿了。

  大汉历十一年二月三日,巡视地方丞相萧何,假相叶腾回归长安城,他们开始向天子汇报自己在地方上巡视的情况。

  徐凡召集整个大汉的三公九卿一起听萧何和叶腾的汇报。

  萧何严肃道:“陛下,陛下这天下的作坊应当管控一二了,就臣在民间看到的情况,现在大汉中原南方二十余郡县,每县都有作坊,纺织厂,砖窑厂,水泥厂,煤炭厂,这些小作坊可谓是遍地开花。

  尤其是地方郡县喜欢建设这些作坊,但地方郡县作坊的管理却十分混乱,出现各种资金挪用问题,贪腐问题层出不穷,昏聩之人德不配位。

  这还只是朝廷方面的问题。乡村小民也以建设作坊为荣,田间地头只剩下老弱之辈耕作,严重影响我大汉的粮食生产,要是再不改变这种情况,我大汉辉煌盛世很有可能会昙花一现。”

  说完萧何拿出一份厚厚的奏折道:“这是臣巡视三个月所见所闻,现呈于陛下。”

  徐凡接过奏折关心的问道,“有这么严重吗?”

  他回想后世的情况,发现这是必然的事情,人必然是向赚钱的行业转移的,后世要不是机械化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农业的问题必定会更大,而大汉的情况稍微好一点,每户百亩的土地,能保证农户的收入不会低太多。

  按照大汉现在的情况来看,农户和普通工匠的收入差距大概是2-3倍,不像后世多达十几倍,萧何说的严重,但其中他只是担心大汉农户发展的趋势不利于粮食生产。大汉的农户还是舍不得放弃自己的土地的。

  萧何点头道:“我大汉对关中的治理还算不错,但出了关中,出现的问题就很多,大郡县还好一些,但小郡县那些地方地方作坊,死板僵硬,灵活性不够,竞争性不强,全靠着地方汉吏保护这些小作坊才能存活。”

  陈锤马上解释道:“这些作坊都不过是挂在我们少府名下,那都是地方府衙的钱袋子,和我们没有关系。”

  萧何淡然道:“某知道这和少府无关,但朝廷对此事还是应该管理起来。”

  徐凡摇头道:“朝廷管不过来,摊子大了,朝廷只能放权,抓大放小,可是一放权问题就来,朝廷也难。

  要是后世组织度有八十的话,大汉朝廷估计连六十都没有,太多的小作坊根本管不过来,而且大汉此时的信息流通速度也不允许朝廷如此管。

  徐凡只能抓大放小,主要的精力放在几个重点大型的作坊和关中的作坊,对大汉来说唯一的优势就是外部条件极其好,没有任何敌人。

  所以大汉的容错率极高,徐凡可以用这些地方作坊来教育汉吏和管事,有本事的就提拔到大型作坊,没有本事的就让他们随着一次次产业过剩烟消云散。大汉的体魄经得起这样高成本的人才培养。

  萧何想了想道:“陛下地方上的作坊对朝廷来说没有多大益处,反而成为了贪污腐败的温床,臣觉得,与其让他们成为大汉的毒瘤,还不如朝廷放手,让他们学习兄弟纺织厂,把这些作坊赎买给本地的工匠,他们才能更好的管理这些作坊和你们的作坊竞争。”

  “万万不可!”陈锤着急道:“要是朝廷允许工匠赎买作坊,且不说地方的府衙不答应,少府下属的这些工匠看到这种情况,他们也要赎买怎么办?

  少府一年提供的利润可是占据大汉财政的一半,少府乱不得,某看这件事一定要慎重。”

  天下的事都是患寡而患不均的,地方上的小作坊放弃没有什么,反正朝廷也收不到钱。

  但少府直辖的作坊却不敢这样做,长安马车场,一年给朝廷提供的利润就超过了3000万钱,还是快速扩张当中,要是这样一个作坊也赎买,朝廷就要损失3000万钱,这几乎相当于一个大县一年的税金收入。少府的主要利润就是这样,一个个大型作坊支撑起来的。

  税监令周勃冷哼一声道“赎买!地方上的汉吏可不会放弃自己手中的小金库,即便难管,这些作坊朝廷还是要管起来。”

  徐凡摇摇头道:“这不单单是难管的问题,而是朝廷即便接手也改变不了这个问题,甚至可能会变得更差,这反而增加了朝廷的负担。”

  说不定还要弄出一个百万漕工衣食所在,整个大汉朝廷都有可能被拖垮,生产力达不到强行弄只能是得不偿失,徐凡甚至觉得现在少府控制的作坊都用多,难以管理,需要精简规模。

  在快速产业化当中,少府规模一直在扩张,现在仅仅是少府直辖的工匠数量就是汉吏的两倍,要是再把地方少府管理的作坊算上去,整个大汉少府的规模可能达到天下人口的半成,这是一个极其夸张的素质,也就是秦汉交接时期的古典朝廷有能力直接组织如此庞大的人口生产。

  要是到门阀士族崛起的东汉,有了大量的中间商,朝廷就会彻底失去这种能力。

  叔孙通想了想道:“陛下,臣以为朝廷就不应该建太多的作坊,就像丞相见到的情况一样,弄出腐败的温床对我大汉可谓是得不偿失。地方上的汉吏不愿意放手这些作坊,主要是他们需要这些作坊赚钱来建设地方,而我大汉也需要这些作坊安置功臣。”

  “臣倒是想到一个好的方法,就是放弃对这些作坊的管控权利,把一部分作坊的股份卖给地方上经营能力强的作坊主,朝廷只保留一部分的股权,只要作坊经营的好,一部分股权获得的收益也会在地方汉吏上强,朝廷的功臣也可以得到安置,这可谓是一举三得。”

  曹参讽刺道:“奉常真不愧是不与民争利的奉常,直接把朝廷的利益送给那些作坊主了,某想提醒奉常,你吃的是谁家的俸禄,拿的又是谁家的粮,可不要做这样吃里扒外的叛徒。”

  最近这段时间,长安城有不少大儒宣传,朝廷要不与民争利,很多不关乎军事的行业,朝廷就应该退出交给民间的作坊来办,朝廷做好收税的事情就可以了,现在这种又当裁判又当球员的事情,对大汉的普通百姓是极其不公平的。

  足球在大汉发展的很快,整个长安城有大大小小几十支球队,比较原始的联赛已经在大汉初现雏形。

  这种联赛还处于野蛮生长的状态当中,时不时出现裁判是球队东家这种事情,然后就会出现一个个莫名其妙的判罚,导致对方的球队输球。

  看到这种情况,长安城的百姓就会讽刺那些人,说他们又当裁判,又当球员,有15个人在踢球,这话已经成为了关中百姓讽刺不公平的常用语。

  当然月报上不与民争利的呼声很高,但在大汉的高层却没有什么影响,大汉的这批官员都是乱世当中杀出来的,他们更加信任自己抓在手中的东西,不与民争利在他们看来简直就是歪门邪道。

  大汉能在对天下人减赋,免徭役的情况下,还能说征召六十万大军就征召六十万大军,靠的就是大汉少府庞大的作坊体系战时提供后勤,平时提供税金。

  要是没有少府,大汉不是变成横征暴敛的暴秦,就会沦为武力低微的病夫。大汉的这些官员是难以接受少府体系被削弱的事情的。

  叔孙通大怒对徐凡道:“陛下,曹通政这是在诽谤臣,您可要为臣做主。”

  徐凡道:“议政就议政,不要进行人身攻击,但不与民争利,这个民究竟是哪些民,孙叔奉常还是仔细思量。”

  孙叔通听出了天子的不满,不再出声了。

  徐凡想了想道:“整治地方少府作坊的时机还不成熟,先放着吧,等到了这些作坊不赚钱,地方上的汗力自然会放手。”

  等到产能过剩,直接破除一波,问题就解决一大半了。

  而后叶腾汇报自己在北方看到的问题,相对南方,北方的纺织业以羊毛布为主,除了少数几个大型作坊,大部分的纺织作坊是以家庭作坊为主,倒也没有像萧何看到的那样严重。

  虽然可能有点伤人,但庞大的产能分在个体身上,每个个体承受的压力,反而更加不容易带来动乱,北方的田地和草场成了就业蓄水池。

  当然不代表北方就完全没有问题。

  叶腾道:“陛下,北方胡人野性难驯,他们比起耕作劳动,他们更加喜欢参军,或者说是劫掠,北方的车匪路霸不少,虽然还没威胁到我大汉的秩序,但他们影响到很多行商的运转。”

  臣在北方多位郡守想要让朝廷扩大对北方的征兵额度,最好这些匈奴士兵留在当地,减少北方匈奴人的比例。”

  徐凡想了想道:“朝廷会扩招北方士兵,但这事情急不来,慢慢教化吧。”

  “对于朝廷这些问题,你们要统筹兼顾的处理,有道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你们就从反腐树立自己的威望吧,这样也方便你们后续的施政。”

  萧何等人道:“诺!”

  大汉历十一年二月五日,朝廷御史大夫吴广,廷尉吴军联合开展反腐专项行动,大肆清理了一批原本是楚国贵族豪强出身的汉吏,经过一个月的联合调查,查处近两千汉吏,其中有上百判处了绞刑,上千人判处流放西域,八百多汉吏被送入政务学院学习。

  而与此同时,少府联合上计查处大汉官营各大作坊,查出贪污腐败的管事上千人,这些管事贪腐的金额超过了三十亿,这个消息传出轰动整个大汉,甚至压过了御史大夫他们的行动,三十亿可是一笔富可敌国的财富,当年大秦一年的税金都没有这个数字。

  大汉历十一年三月六日,大汉成立钱庄监会,以及成立大汉钱庄。

  新上任的钱庄监令宋义,明确向天下钱庄发出命令,要他们把三成的存款转移到大汉钱庄,作为他们的存款保证金,做不到这点的钱庄将会被朝廷取缔。

  朝廷给天下钱庄六个月时间筹集钱财,六个月之后能不能把三成存款转移到大汉钱庄,朝廷将依法查处不合格的钱庄。

  钱庄监会的成立和存款保证金制度,让整个大汉野蛮发展的钱庄风声鹤泣,因为大汉大部分民间钱庄是拿不出这笔钱的,钱庄就是靠钱生钱来获取利益,大汉每家民间钱庄都巴不得把自己手中的钱,全部都放贷出去。

  而大汉此时以纺织业为代表的轻工业也在野蛮的快速发展,到处都有需要贷款的创业者,钱庄根本不可能留下三成的存款。

  好在朝廷没有做绝,给了他们六个月的时间来筹集这笔钱款,所以现在大汉的钱庄东家,不是在讨债,就是想办法吸纳百姓的存款。

  大汉烈火烹油的态势因为朝廷釜底抽薪,反而有几分缓和的迹象,大量想要上马或者扩大常年的纺织作坊,水泥厂,砖窑厂,矿产因为没有资金来源,只能被迫减低扩张的步伐。

  请收藏本站:https://www.nwxsw.cc。女王小说网手机版:https://m.nwxs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