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丞相候选人与激烈竞争_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女王小说网 > 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 第399章 ,丞相候选人与激烈竞争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99章 ,丞相候选人与激烈竞争

  大汉历十年,六月三日。

  “流水了!”随着哗哗的流水,注入到一条宽阔的沟渠之中,无数工匠民夫欢呼雀跃。

  叶腾更是激动不已,修建了两年的水渠终于在今日完工了。时间更是比他想象的还要完美,不早不晚,有这条水渠作为踏板,他就可以向着丞相的宝座发起冲锋了。

  叶腾花了两年时间修的水渠就是历史上的白渠,当然现在叫叶渠。

  春秋战国以来,各国为了提升实力都极其重视农业的发展,水利设施更是这个时代发展最快的时候。各国都有治水的人才,像秦国就出了一个李冰,韩国出了一个郑国,而叶腾其先祖叶公也是治水专家,在云梦泽治理出5万顷良田,叶家也是治水的世家,叶腾本人也是治水能手。

  当大汉历走到第十年的时候,大汉的第一任丞相周章退休的事情,已经成为了整个大汉最大的热点,并且快速从大汉朝堂波及到整個大汉的民间。

  尤其是在长安城当中,喜欢八卦的居民信誓旦旦地排列着哪些高官有资格称之为发起冲锋。并且猜测的谁会是大汉的第二位丞相。

  而在大汉的诸侯当中,他们也关注着大汉新的丞相,大汉现行的政策是丞相总揽朝政,可以决断大汉朝廷大部分事务,丞相对他们这些诸侯影响也非常大,周章为丞相之时,对他们开拓诸侯国是极其支持的,可以说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毕竟周章也是他们的老兄弟之一,双方的交情可以说是历经战火的,这些大汉的诸侯也信任周章。

  但新的丞相上台,他会不会像周章一样支持他们的扩张?

  这是大汉所有的诸侯怀疑的事情。

  对大汉的诸侯而言,新的丞相也是他们老兄弟之一,这是最符合他们的利益的,所以大汉四方诸侯也极其关注这次丞相的选拔,并且想办法推吴广,陈锤这些有有资格对丞相之外发起冲锋的人当丞相。

  而这其中内史令叶腾就在所有有瞩目的丞相人选之一,并且还是排名前五人选。

  没办法,他的政绩太过于辉煌了。从投靠天子起步就为会稽郡太守,在任上治盐田,建海船,兴渔业,兴修水利,发展农业,让会稽郡三年成都,成为天下闻名的富裕之郡。

  而是成为内史令的三年时间,整个关中也在快速发展,修水渠,建轨道,新建手工作坊区,内史的税赋在他手中更是翻一番,让关中保住了天府之国的地位,乃是天下有名的治世能臣。

  甚至在普通百姓当中叶腾就是第二任大汉丞相最好的人选。

  但叶藤自己却有自知之明,虽然他政绩突出,说是堪比管仲乐毅也不为过,但在大汉这个盛世当中,能臣太多了,堪比管仲乐毅能成也不少。

  像大司农商农,他在陈郡太守之时,把陈郡治理的比会稽郡还要富饶,即便是现在,陈郡依旧是大汉最富裕的郡,每年提供的税收,占朝廷一成多的税赋额度,虽然陈郡发展的如此快,主要的功劳是天子,但他在会稽郡又何尝不是这样。

  商农因为治理陈郡有功,在大汉一统天下之后,商农就升迁为九卿之一的大司农,掌管整个天下农田水利事务。

  商农在大司农任上,大汉多了修几千里的水渠,水浇地多了近亿亩,开垦的荒地也有上亿亩,天下粮食的均产由一石上涨到两石,可以说大汉可以自信宣告战胜饥饿,商农作为大司农功不可没。

  商农的政绩已经如此出色,还有整个农家作为他的后台,天子也极其喜爱这个经常下地种地的大司农,多次表彰商农踏实肯干的品格,号召大汉的汉吏学习商农,这点是叶腾完全不能比的。

  而除了商农之外,新任的通政司长萧何,曹参也丞相名单当中,两人的政绩也是极其显著,萧何原本是丞相府长史,辅助丞相完成了北伐大战,出任陈郡太守之时,陈郡的发展也没有减缓,这点虽然看上去不起眼,但陈郡本就是天下最富裕的郡了,却还能保持高速发展就太难得了。

  而后萧何还和曹参两人共同完成了大运河,沟通了整个长江,江淮,中原三大区域,让整个大汉富裕之地连成了一个整体,加快了中原的发展。

  为此两人还上了大汉月报,受到天下人赞扬,他们二人也成为了大汉盛世的表率,获得了极高的威望。

  而曹参不但政绩了得,还能文能武也是一员猛将,当年的北伐大战,曹参就是第一批冲过黄河的将领当中,军中更是有不少支持者,甚至各地诸侯也非常支持曹参为大汉的新丞相,可以说军方优势是曹参身为丞相候选人当中最大的优势。

  而两人还有一个叶腾比不了的优势,就是他们都是丞相心腹,丞相支持他们成为自己的接班人,当初的大运河,就是丞相为两人获取政绩的工程,而以天子对丞相的信任,要推进二人为继任者有大概率是会成功的。

  而除了萧何曹参两人,税监令周勃也是极其强大的竞争者,周勃原本是大汉的名将,多年来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天子一统天下,周勃因功分封为开国伯爵。

  而后周勃转武为文,成为三川郡守,在三川郡任上,他锐意进取,改革税赋,让三川郡税赋暴涨五成,因此功劳升任税监令,成为大汉九卿等级部门当中,唯一一个有武装力量的部门,深受天子重视。

  去年更是顶住压力,再次税改,为朝廷增加了十几万金的税赋,只此一个功劳就胜过无数汉吏的立下的功劳。

  要知道这相当于暴秦税赋的一半,周勃他一个人就做到了,而且周勃还有假相陈平的支持,可以说周勃在军中有人脉关系,在朝廷有假相支持,甚至天子都极其欣赏周勃,周勃各方都有关系,是一个极其强大的竞争对手。

  除了这些人之外廷尉吴广,少府令陈锤,太仆陈岗的呼声不低,他们本就是大汉的元老,在大汉的功臣当中支持他们的人数也不少。虽然功劳差一点,能力差一点,但有天子的支持,他们未必不能登上丞相宝座。

  所以叶腾的竞争压力极大,他的这些竞争对手或是政绩突出,或是后台关系硬,或者就是天子的患难之交,每一个都有可能成为丞相。

  而叶腾唯一拿的出手的只有政绩了。他在两年多前已经察觉到这一点,并且开始为竞争丞相做准备。他政绩突出,那么只能继续加强这个长板,他没有后台,但他却想要让整个关中百姓成为自己的后台。

  天子和历代帝王不同,他是极其重视民意,一年当中有大半的时间都在巡视地方,考察地方上的民情,要是整个关中的百姓都支持自己成为丞相,他的胜算将会极大的提升。

  于是叶腾在大汉历八年的时候,整个朝廷的注意力都被税改吸引的时候,叶腾却已经在关中默默的开启了叶渠的建设工程,这项工程虽然耗资庞大,但依靠现在的内史地方财政却也可以支撑。

  按照叶腾的规划,叶渠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注入渭河,中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顷,该渠将会是郑国渠之外的最大的水渠。关中又会多出几十万亩水浇地,增产粮食达到上百万石以上。惠及水渠两岸几万农户。

  而叶渠和郑国渠还有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他除了满足农业的灌溉之外,还可以联通栎阳,高陵,长安等地水运,减低三地的交通成本,促进三地产业的发展,关中有几万农户和十几万工匠,作坊主收益

  而这几万农户和十几万的工匠作坊主就是他在关中最大的支持者,这些人要是在大汉其他地方,对叶腾的支持可能极其有限,但在关中,在长安城,几万农户和十几万工匠产生的影响力却不一样。

  他可以通过这些声音影响到天子对自己的看法,影响到大汉其他三公九卿对自己的看法,关中就是他的大本营,关中的百姓就是他最大的支持者。即便是天子和丞相也要顾及这些人的声音。

  看着水流铺满水渠,并且开始灌溉远方的土地,叶腾暗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某能做的都已经做到极限了,现在就看上苍给不给这个丞相之位了。”

  大汉历十年,六月四日。

  长安城的百姓就知道了,关中除了郑国渠之外又多了一条叶渠,这条水渠距离关中更近,可以灌溉几十万亩土地不说,千料的运输船可以通过叶渠去往栎阳,高陵等地,极大节省运输成本。

  这消息顿时就轰动了整个长安城了。茶馆内到处都是讨论叶渠的百姓。

  “这怎么不声不响就多了一条水渠了?据说还不差郑国渠多少。当年的郑国渠花了多少人手,整个关中花费了十万民夫修了整整10年,当年我父亲都上郑国渠的工地上修水渠,人都差点死在工地上。”

  “这怎么能一样,暴秦有我大汉富裕?现在的修水渠的民夫,哪个没有俸禄,工地上的民夫不但能吃饱隔个两三天还能吃顿肉,吃肉的力气和吃粟米的力气能一样。

  现在的民夫一个顶以前的三个,而且我大汉铁器丰富,那个民夫手中没有铁锹,据说还用了火药开山裂石,各方面暴秦都不能比,这叶渠自然就修的快了。”

  另一个茶客笑道:“要说这叶腾不愧是上过大汉月报的能臣,修水渠这样大的事情,不声不响,也没有造成多大骚动就完成了,当年的管仲乐毅只怕也比不过他吧。”

  上了年纪的茶客都点点头。当年他们最害怕的就是这样的大工程,稍有不慎就会死在工地上,而现在叶腾他们就在长安边上修水渠,居然不声不响就完成了,要不是现在修完了,他们都不知道这事情。

  “现在朝廷不是老丞相要退休,朝廷就应该让叶内史这样的能吏,成为我大汉的丞相,这样我等的好日子才能继续延续下去。”

  “说的有道理,朝廷就是需要这样不扰民却能富国的丞相,某记得当年叶内史为会稽郡太守的时候,也是三年就让会稽郡成为天下有数的富裕之地,这些年关中发展的如此好,我等生活富裕,叶内史可谓是功不可没,这样的人就应该成为丞相。”

  “我等应该让今年的贤者,推像叶内史这样的能吏为丞相。”

  这样的讨论不断在大汉的茶馆,说书馆,戏院讨论,毕竟叶渠能真真切切地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并给他们带来好处。

  大汉历十年,六月五日。

  儒林周报等大汉小的周报刊登了叶渠的消息,并且报道了叶腾加入大汉以来的政绩,而后用极其激烈的口吻道,大汉就需要这样的能吏。

  并且批评了一些地方上的汉吏,本事没多少,治理地方也不突出,但却作风蛮横,不讲道理,遇到问题只知道欺上瞒下,这些汉吏真应该好好向内史学习。

  儒林周报的文章,得到了其他小报刊的热烈讨论并转载,话题已经转向了对地方汉吏的讨伐。

  这些小报刊最大的敌人就是汉吏,虽然还达不到生死仇敌的那种程度,但也是两相看厌的程度。

  报刊记者看地方汉吏大致上像后世的那些清流御史看贪官污吏的那种程度。

  而地方汉吏看这些报刊记者,也像后世的名人看狗仔一般,讨厌的苍蝇,怎么赶都赶不走。

  从徐凡开创大汉月报之后,报纸这个行业就在大汉飞速发展,随着纸张的成本降低,各种活字印刷技术的应用,报纸的成本也在快速降低当中。

  现在大汉的报纸已经从最开始的月报变成了周报,甚至还有不少的小报刊直接弄日报,当然这种都是较差的小报社,印刷日报都是用最便宜的黄草纸,印刷的也不清不楚,但日报便宜,刊登的消息及其快捷,不少大汉的穷读书人喜欢订阅这些日报来了解大汉的信息,有三两家日报存活下来,倒也给那些小报刊开辟了一个新赛道。

  主流的报刊形式还是以月报为主,但是半月刊,周报却在快速发展,这些周报消息更新更快,更受市场的欢迎,已经隐隐可以与主流争锋了。

  所以关中报业发展的是极其欣欣向荣,大大小小的报刊超过了百家,几乎每个月都有几家报刊成立。

  当然报刊多了,竞争压力也大,大部分新成立的报刊活不过半年。

  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为了生存,大汉的小报刊只能另辟蹊径,主流报刊不敢报道的事情,他们敢报,主流报刊不敢管的事情他们敢管,关中的竞争压力大了,他们就到天下其他地方寻找新鲜的事物,主打一个挣扎求生。

  但这个时候矛盾就出现,在关中有徐凡压着,加上他一年时间大半都在关中县乡巡游。

  地方上只要出现矛盾,如果汉吏严格按照法令行事,徐凡最多斥责汉吏,然后想办法解决这个矛盾。

  但要是汉吏违法乱纪,徐凡下手也是毫不留情,所以在关中汉吏压力极其大,不敢胡乱行事。

  但在地方上就不同,天高皇帝远,汉吏也就比秦吏强一点。

  而习惯了关中氛围的记者,来到地方上和汉吏引起的冲突可想而知。

  记者本就是什么新奇报什么,但新奇就意味着有矛盾,

  但讨伐地方汉吏已经成为了记者的政治正确性,他们是借助叶腾的事情发泄他们对地方汉吏的怨言,但他们的举动却意外地推高了叶腾的威望。

  因为叶渠和叶腾的威望开始破圈,整个关中的百姓都知道,内史令不声不响的修建了一条可以灌溉几十万亩田地,还能运输货物的水渠。关中的百姓开始为叶腾摇旗呐喊,这股声音很快就由民间影响到大汉朝廷了。

  有一点叶腾真没有想错,他在民间的威望虽然高,但在大汉官场却没有几个人重视他,把他看出是丞相的人选,大家议论的丞相人选是商农,萧何,曹参,周勃,陈岗,陈锤这样的功臣元老。

  叶腾他在大汉的地位尴尬,他本人就是南郡派系最大的大腿,南郡派系的豪强当初因为脱离大汉,所以并不被大汉的元老看成是自己人。叶腾就被大汉的元老孤立成为了一个小派系。

  所以在大部分汉吏看来,叶腾能有一个九卿之位的内史已经是极限了,丞相之位根本不是叶腾可以高攀的。

  叶腾的确正政绩好,但大汉缺少能吏吗?

  能竞争丞相之位的哪个不是堪比管仲乐毅的治世贤才,大汉最不缺的就是这种治世贤才。你没关系没背景,凭什么当丞相。

  所以叶腾虽然在丞相的候选人当中,但他一直都是陪跑者。

  现在整个关中民间的声音却是汉吏必须要重视,毕竟天子最重视地方上的民意,有一些汉吏开始宣扬叶腾也有宰相之资,虽然只是一些比较低级的汉吏,但这已经是好的开始了。

  关中,叶渠工地。

  徐凡就站在叶渠一旁,看着这条新的水渠和不远处百姓欢呼雀跃的声音,徐凡的内心也充满舒适感。

  这个时代的确是没有比修水渠更能增长丰收的事情了,叶渠四周几十万百姓都因此受益。要是把其中航运价值算上,整个关中将会有上百万百姓因为这条水渠受益。

  这就是华夏人独有的改天换地的豪情,华夏花了几千年时间,历代的英雄前赴后继,才把大汉这片土地建设成为了后世百姓口中的天选之地。

  不是老天选择了这块土地,而是这片土地上的人选择改造这里。这是独属华夏人的浪漫。

  在徐凡已知历史当中,所有强盛的帝国都是靠着侵掠弱小来壮大自己,唯独汉人是例外,先人们是靠着自己的辛苦劳动换来强盛的帝国。

  尤其是徐凡从后世来的人,他更加明白,任何一个强大的帝国都只能靠改造世界,发展生产力才能长久强盛,任何掠夺他们的帝国终究会受到反噬。

  站在徐凡身边的张良微笑道:“叶内史的确是当得起治世之能臣这个称号。”

  徐凡笑道:“子房你这是支持叶腾为丞相?”

  说句实在话,最开始丞相人选当中,徐凡内心是没有叶腾的,这倒不是徐凡对叶腾歧视,也不是气愤当初共敖他们背离自己。徐凡还没有如此小心眼。

  而是历史已经给他答案了,萧何就是这个时代一等一的丞相之选,而且萧何政绩也极其彪炳,不管是当初辅助周章维持大汉的后勤,还是在治理陈郡,修建大运河之时,都表现出萧何强大的整合能力。

  而且萧何的理念和周章相合,同时周章也支持萧何为自己的接班人,萧何因为也是义军投靠大汉,大汉的元老也不排斥萧何成为丞相,萧何为相能延续大汉的政策,在这种开卷答案的情况下,徐凡心中的第一丞相人选自然也是萧何了。

  不过这条叶渠却让徐凡看到另一种选择了,叶腾虽然在后世不出名,但在他大汉却是历练出来了,只凭他现在的功绩,在后世留庙,香火流传千年是不成问题,自己是应该给他一个机会。

  请收藏本站:https://www.nwxsw.cc。女王小说网手机版:https://m.nwxs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